伟德备用网址

年度最佳,强烈推荐!
栏目分类
年度最佳,强烈推荐!
发布日期:2024-12-21 16:23    点击次数:182

这部电影,本周五11月22日才正式上映,我已经在11月9日的超前点映、11月16日的扩大点映里二刷过了。

第一遍看完直接在微博上说它是年度最佳,二刷后更加坚定这个念头。

有很多关于它的推荐相信大家已经看到,比如令人向往又真实可信的女性情谊,比如既浪漫又揭示的巧妙蒙太奇设计,比如笑出眼泪和真·泪盈于睫的观感,这些我也会提,但不打算讲太多。我更想讲的,是它在国产电影这个序列里,为何如此特别如此让我激动。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在你们的评判体系里有没有这么好,还要大家自己去看去判断。

注意:以下涉及轻微剧透,虽然我个人感觉剧透与否并不影响观感,仅供未买票的读者确认是否适合自己,供已观看的读者对照感受是否相同,请大家自行判断是否往下看。

1

当下的, 崭新的

邵艺辉前作《爱情神话》,其实就非常当下。

当下女性的生活态度,当下都市人的所思所虑所求所享,一眼就是2020s、中国、上海。

既不会让我有一种纽约东京首尔巴黎的换皮感,也不会让我觉得这故事放中国哪个年代都没差。

#懂得国产电影的人都会知道,上面这句话的含讥量有多高#

但我不会觉得邵艺辉的上一部《爱情神话》崭崭新,又或者说,《爱情神话》的新,是被其他国产电影的陈旧映衬出来的。它只是在电影里真正刻画了当下的都市女性,让角色说出一些其实新潮的婆婆妈妈在生活里也会说出的话,就已经胜过了99%的国产电影,给人不低的新鲜感了。

而《好东西》的新不止于此。可能是挣脱了男主视角的束缚,《好东西》在三个纯女班主角的结构里更进一步,在角色的生活状态中,掺入比《爱情神话》更多的观点表达,形成一种完全不令人反感的“夹叙夹议”。

别人还在聊要做响当当的大女人,它已让角色思考非要在每个层面做响当当的大女人是不是一种自我绑架。

别人还在聊要正视结构化压迫与性别红利,它已经在深深嘲讽说多做少女权挂嘴边的女权表演艺术家了。

别人让单亲家庭小女孩于孤僻中找到兴趣爱好进而在人群中发光,它让小女孩学架子鼓在livehouse演出获得满堂彩后说“我还是喜欢做音乐的观众”。

是的,它的新并不在于多先锋,而是在刻画这些角色时 摒弃了绝大多数的陈腔滥调,既没有落入陈旧叙事的窠臼,也没有陷入所谓先进叙事的陷阱。

角色都是在恰当的场合说出出其不意却又精准击中要害的台词,来来回回间既解决问题推动情节又表达观点阐明态度,同时无论创作者还是角色也并不为此沾沾自喜,一切自然发生,自然结束,不说教,不标榜。

《好东西》的成片效果让我相信,因《爱情神话》成名的邵艺辉既没有远离真实生活,也没有失去对真实生活的 敏锐观察与提炼,并在此基础上维系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兴致勃勃。她完全懂得当下的知识女性在关注什么、渴望什么、困惑什么、拒绝什么, 她自己便是这样的女性,《好东西》也没拘泥于她本人的生活与眼界。

而一向活跃于各社交平台活跃得甚至像假号的她,竟也未被社交平台追捧的那些“新锐”所绑架,在“新”与“当下”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一份审慎,一份生活中习得的松弛与宽和。

所以之于我,《好东西》的新,是创作者真正由内心流淌出的新,新得恰到好处。

2

温和的,轻盈的

《好东西》的主角三人组,单看人设描述你都会觉得有戏剧性。

铁梅:前调查记者,纸媒倒闭失业在家半年扛不住,于是转做自媒体主编。单亲妈妈,前夫曾居家做奶爸带娃,但自尊心又受不了于是提出离婚。所以她是既要赚钱养家又要当爹做妈,家里家外一手抓。

小叶:乐队主唱,音乐从业者。从小被否定被挑剔被原生家庭苛待,极度缺爱,所以成年后热爱恋爱、沉迷恋爱,只要被人盛赞她就光速败下阵来,永远急切地想抓住自己被爱的证据,或说错觉。

茉莉:铁梅的女儿,内向敏感懂事早熟,遗传了妈妈的写作天赋与毒舌,却没有遗传妈妈的生猛,矛盾规避型,本能抗拒一切麻烦。

但她们在电影中的情节发展,偏偏没有沿着任何看标签就能顺拐想到的戏剧套路,邵艺辉对其生活的刻画,都是既温和又轻盈。

铁梅是调查记者转自媒体主编,换别的电影大抵会把调查记者这个纸媒时代行业最大良心与自媒体时代最追逐流量的自媒体二元对立,反复呈现角色的不适、纠结与自我拷问。

而《好东西》里,铁梅对于这份工作基本适应良好, 正常选题正常带团队正常写稿,对直播带货也从陌生到积极参与其中,每一个了解她辉煌过往的人都显得比她本人更加遗憾,调查记者的锋芒仿佛只在回怼小马尬聊时闪现了一下——没办法,我们在喜爱自己的人面前总是有一点任性的特权。

电影没有呈现铁梅这份“想开了”背后必然会经历的消化过程——尽管其自带戏剧性,而是 给我们看一个女性在这个社会已不再需要她的职业和理想后的和解状态,这也恰恰暗合着女性特有的韧性。

在单亲妈妈这个议题所遭遇的负面舆论重压下,她也没有一身铁骨去抵抗这个断章取义泼洒恶意不需负责的互联网时代,而是在诸多现实考量下搁置争议,进而反思自己的强硬是不是来源于对女权和大女人的理解偏差,快速消化,整装再发。

小叶,不争气的恋爱脑,强硬潇洒下的混乱脆弱,在别的电影里必然是被其他先进女性角色口诛笔伐的对象,《好东西》却不止一次让她自己表达困惑:我恋爱脑可我没有不开心啊?我就不能用恋爱取悦自己吗?包括铁梅在内的身边人也很少用恋爱脑去羞辱她干涉她,铁梅甚至愿意陪她演荒谬的戏去成全她荒谬的谎言,没有人真的瞧不起她。

茉莉,成熟的小女孩,会抗拒被老师留下做观众练习鼓掌又不好意思提出反对意见,会厌烦隔壁桌一直在自己面前秀优越感的小男生,会苦恼全班都去过国外旅行而自己没有。可在她得到一个可以闪耀全场的机会时,她的反应却是逃避、抗拒,本能畏惧压力,最后的成功演出,也并没能让她爱上舞台爱上玩音乐。

包括赵又廷饰演的前夫,虽然承载了电影最强的讽刺,却也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丑角,在很多片段里,他甚至有几分可爱。

而在两个成年女性的感情生活上,电影的呈现也无比轻盈:铁梅和小马是什么关系始终不做定义,小叶和胡医生能否继续其实也没有交代,两对情感关系未来会如何发展,角色和创作者仿佛都没有很关心。

不苦大仇深,不二元对立,不上纲上线,不大惊小怪,不追求绝对正确,这份“生活总要继续,不如开心点往下走走看啊”的态度,一直贯穿邵艺辉的作品,是轻盈感的主要来源。

而温和,来源于隐藏较深的谦逊。

调查记者到自媒体就一定是堕落吗?做大女人就一定要无坚不摧面面俱到不可展现软弱吗?恋爱脑的悦己就一定是虚假的吗?感情对女人有重要到非要去探讨它的重要性吗?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发光又有什么问题呢?女权表演艺术家就一定不会在千万次言说后内化一星半点吗?

我能感受到邵艺辉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思考,和对那些正确的、宏大的、 英雄的叙事腔调的警惕,因深入思考而怀疑,因怀疑而不笃定,因不笃定而温和又轻盈。

3

锋利的,幽默的

但我绝对不是说,《好东西》缺乏鲜明态度。

当茉莉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举报”二字时,在结尾茉莉公立小学的校园汇报演出和茉莉的Livehouse表演的混剪对比中,我分明感受到了很多锋芒。

只不过,这锋芒藏在日常的剧情里,又被巧妙的平衡设计 降低了攻击性。

前夫哥出场第一句就开始聊结扎,显得生猛无比,仔细看下去才知道,他只是去咨询过,拿出来说是为了做出个好姿态,目的是复婚。

短短一幕戏,既做了结扎的科普(是的还有很多人以为结扎=咔嚓),又塑造了人物勾勒了人物关系,还辛辣讽刺了只先进在嘴上的某类人群——此后这位女权表演艺术家每次出场都自带不少时髦词汇,但伴随他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的行为展示,那种仿佛吃了一吨上野千鹤子的书般标榜先锋女权可能带来的冒犯感,反而被他的言行不一消解了。

而更多令锋芒不产生刺痛感的,是 幽默。

你可以忘掉我今天所写的一切,只记住这样一句安利: 123分钟的《好东西》,我几乎笑了两个小时。

一点不夸张,坐在电影院的我像是被点了笑穴,根本停不下来,二刷也没能有所收敛。它的幽默感建立在每一次话赶话的互呛中,建立在每一位言行不符时的错位上,更靠多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预期违背成全,几乎没有一个俗梗烂梗。

最让全场观众捧腹大笑的那段饭桌戏,在根本上形成爆笑局面的是前夫和小马的雄竞态势,而二者雄竞的初始PK是比谁更女权更深刻剖析自己在既得利益上的原罪,你一句我一句地叠加喜剧效果,其后在小叶助攻下雄竞升级,由文转武、由精神转肉体,我两次都在这一场笑出眼泪来。

这部电影的笑果有门槛吗?有一点但不多,你可以没读过上野千鹤子任何一部作品只要知道她是近几年最热门的女性主义代表作者,你可以完全没有迷影情结只需要听说过贾樟柯和平遥电影节,你就可以与我一样无障碍欣赏这种幽默。

而这些幽默又很大程度上化解了鲜明态度可能造成的些许冒犯。

毋庸置疑,只要涉及到实质上的权力与公平,女性再温和的表达与争取,那些对优势地位已习以为常的男性都会感到冒犯,但幽默与平衡总能让表达触达更广泛的人群。我相信具备基本幽默感的顺直男也会在《好东西》里得到不错的观影体验,也许会在结扎对话里有几分不自在,但很快会在饭桌那场戏中感到荒唐的好笑;也许在小马尴尬解释“看片儿学来的”场景里也有几分尴尬,但很快会在叶子被胡医生误会她和铁梅关系时喷饭。

这种幽默能让观众在笑中轻松接受很多简中语境里被视为禁忌甚至羞耻的探讨:结扎、月经、性经验习得……进而取得说破无毒的效果。

当然还是有男生在看完后因为“结扎”等探讨破防了。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这都受不了,以后的你有福啦。

老读者可能都知道,我用头条单独写国产电影的观后很少很少(除了吐槽奇葩),一来寻常都有二条试毒来做这项工作,二来 如果不涉及视听分析,绝大多数国产电影在内容上也很难丰富到能支撑我对头条的要求。

但《好东西》是少见的我格外想用头条安利却又一时不知道从哪儿夸起的国产电影, 它有点过于丰富了,就好像生活和女性本来的样子。

那么,就请邵艺辉保持这样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水准,每两三年拍一部电影,给我们看吧。

看《好东西》了吗?你的年度最佳是哪一部?

先别走,留下一个赞和“在看”吧^ ^↓

更多精彩点击查看:

9.5和9.0,到底做对了什么?

天呐,给我一个这样的邻居吧!

糟糕老公,女明星的口碑金手指

那古偶就彻底不治了?

古偶还有几年彻底完蛋?

内娱只有这里,新人生猛……

被骂演贝的偶像们,原声了吗?

影版vs剧版,同IP不同命?

这,不比电影精彩多了??

大尺度,影视行业的硬通货?

女主搞事业,你真的爱看吗?

「一派繁荣」暑期档,谁来都不卖?

待爆帝期中考:谁爆了,谁萎了?

热闹,根本等不到播出那一天!

内娱小花上位图鉴

票房灵药,唯麻花与思诚耳?

内娱官宣还能卷出多少幺蛾子?

白玉兰们,问题出在哪里?

都市剧女主为何,这样?

又被于正踩对了?

剧圈中生盘点③:偶像转型之痛

剧圈中生盘点②:爬坡、减产与下滑

剧圈中生盘点①:谁是剧圈顶流?

《庆余年第二季》:爽文的顺行与逆行

花样烂尾,最伤人心

杨幂转型,差在哪儿了?

《不够善良的我们》:9.0掉到8.7,烂尾了?

这事儿就没个体面的解决方法吗?

骂烂剧渣演技,别忘了骂这些人……

影视剧的豆瓣分,正在失去参考意义

年度盘点:关键词 偶像男 女 剧总 佳剧 烂剧

谁家好人还看都市言情剧啊?

你和我和她,看的真是同一部影视剧?

内娱剧CP营业的千种热闹,不比剧好看?

这样的塌房速度,贵圈该如何应对?

桃太子、鹅亲女…聊聊演员与平台的绑定

当95花遭遇群嘲

《不完美受害人》:著名强奸案里的女人们

观众一身反骨,摁头营销彻底失效?

明星的危机公关,到底做给谁看?

综艺到底给演员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偶像演员的演技越来越差?

论内娱剧的四大新类型

从三里屯三姐妹,看新一代资源咖的特色

三年归来,他又做出了国产网剧天花板

什么叫台词好?亲自张口就算吗?

偶像剧需要什么样的演员?会喘气就行吗?

在路透里走完一生的内娱剧

《黑暗荣耀》:编剧也太会写细节了!

明星选角色,最看重的是……

史上最吵春节档,留下了什么?

演员的下限与上限、深度与广度

不注水,怎么能叫内娱剧呢?

这几个词,内娱死活都拍不好?

这几类影视剧,我安利得太费劲了!

偶像演员能不能公开谈恋爱?

进一步炒真人,退一步不敬业?影视CP要如何营业?

IP改编:原著粉与剧粉永不和解?

学会这几个字,内娱横着走?

短视频侵蚀下,影视剧就只剩这四类情节了?

复盘《梦华录》:割裂的制作与割裂的市场

关于演技的四大误解

呸,再见!——我们因为什么弃剧?

因为三个字,这部剧的每个角色都让我觉得真实

偶像演员是不是一定要转型?

甩锅的108种姿势

什么叫演员的有效播剧?

演技仅粉丝可见?不,还有热搜!

内娱女主角:你这么无理取闹,简直太可爱了!

内娱男主角:你这么有个性,一定很没教养吧?

啥叫资源咖?资源爆棚就算吗?

资本眼中的观众,到底有多蠢?

爱豆做演员,到底哪里不靠谱?

聊聊演员改剧本那些事儿

好演员,也演什么都一样?

正剧中的流量明星:螺丝钉还是老鼠屎?

这剧情,就是我最想看的职场宫心计!

明星的花样塌房,可以预防吗?

来,给这些男明星排个鄙视链!

停更10天后,它终终终终于回来了……

《大江大河2》的开篇,简直是官场教科书

如何判断演员潜质?

聊聊贵圈的选角逻辑

用配音,算什么演员啊?

有这几大特点的IP,影视化都爆红了

烂片做过哪些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烂?

论渣演技的五大流派

有些剧的烂,从第一句画外音开始……

你们长大了,该学会自己判断雷剧了

四种虐粉洗脑包,简单荒谬但有效

肖战之祸:粉丝作妖,明星到底有没有责任?

《少年的你》争议: 我们应该如何反抄袭?

天哪,我们被这些粉圈思维洗脑啦

论霸道总裁的四个流派

贵圈的真话,都藏在这些老江湖的访谈中

爱情神话电影铁梅好东西邵艺辉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